世界篮球发展历史介绍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上篮和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之一,你知道世界篮球的发展历史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世界篮球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篮球发展历史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____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 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 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 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从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观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此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s和干扰球规则。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m,美国队平均身高1.98m。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70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技术、速度、身体、意志、战术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在比赛中展开高速度、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和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一个队得分超过100分。

80年代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女子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其表现为高度与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全面而有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状

外国称篮球裁判为“球证”,每场比赛有正、副两个“球证”。建国前,中国称篮球裁判为“司令”,每场篮球赛只有一个“司令”。解放后改称裁判员,每场球赛设正、副两个裁判员。

中国现行篮球裁判分为五级: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由于篮球比赛的速度强度都愈来愈大,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执行规则,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每场比赛设前、中、后三个裁判员。
 

世界篮球发展历史相关文章:

1.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2.关于篮球的历史介绍

3.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4.篮球运动的起源英语介绍

5.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介绍

6.浅谈篮球运动发展史论文

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乒乓球世界杯与奥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为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事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世界乒乓球赛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第一阶段(1926-1951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

1926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17次在欧洲举办,仅1939年是在埃及举行。参赛队主要来自欧洲,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获得57.5项冠军,捷克斯洛伐克队获25.5项,英国10项。除欧洲以外,只有美国获得过8项。这一阶段,欧洲队占绝对优势。

在这期间,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球台由4.8尺长增至5尺,球网由6.5寸高降为6寸,球从软球改为硬球。对比赛时间也做出规定:一场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禁止用手指旋转球的那卡尔式发球。上述改革,结束了曾在第10届世乒赛中出现的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男团决赛,竟然进行了31小时,以及一场单打进行了7个半小时,一分球进行了1小时20分钟的冗长乏味的比赛阶段,开辟了新技术、新打法的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1952-1959):日本队震动世界乒坛

日本乒协于1928年加入国际乒联,1952年首次参加世乒赛,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女双的4项冠军。又在第21届至25届世乒赛中蝉联男团冠军,并多次获得5个单项的冠军,共计24项次。尤其是在1954年的第21届世乒赛上,日本男女队同时获得团体冠军。到了第25届,日本队又夺得6项冠军,日本队的赫赫战绩,使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第三阶段(1959-1969):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

1959年,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连续战胜了许多世界高手,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又以独特的打法,夺得11项冠军。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届锦标赛中,中国队夺得5个冠军,达到了中国运动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也标志着中国男女队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6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30届世乒赛,七项冠军是在日本与欧洲、朝鲜各队之间争夺的。在第29届比赛中,朝鲜男队连续打败了欧洲强队,夺得团体亚军,女队也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第四阶段(1971-1979):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世界杯乒乓球赛图册

第31届世乒赛上,欧洲涌现出一大批有实力的年轻选手,如瑞典队的本格森,匈牙利队的约尼尔、克兰帕尔,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斯蒂潘契奇,捷克斯洛伐克的奥洛夫斯基和苏联的萨尔霍扬等。19岁的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

第32届世乒赛上,瑞典男队打破了亚洲保持长达2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纪录。到了第33届,男单决赛是在约尼尔和斯蒂潘契奇之间进行的。中国队在33届和44届世乒赛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

在第35届世乒赛上,欧洲队复兴,匈牙利队在失去男团冠军整整27个年头之后,又从中国男队手中夺走了斯韦思林杯。而南斯拉夫男队在经过25年之后,重新夺得男双冠军。

70年代的5届世乒赛,在总共35项冠军中,中国队获得16.5项,匈牙利和日本各获4项,瑞典队获得3项,朝鲜获2.5项。

第五阶段(1981-1988):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结束了世界乒坛多国抗衡的格局,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

1981年,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囊括7项冠军及5个单项的亚军,创造了世界乒坛55年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空前纪录。此后,在第37届、38届、39届世乒赛上,又连续3次夺得6项世界冠军。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

整个80年代,中国男队从登顶到跌入低谷,都是与欧洲队交手的结果。以男团决赛为例:36届,中国男队5比2胜匈牙利队,37届,中国男队5比1胜瑞典队,38届,仍然以5比0胜瑞典队,39届,5比0再胜瑞典队,到了第40届,却以0比5败在瑞典人手下。

第六阶段(1991-):“世界打中国”成绩卓著,欧洲队领先5-6年。中国队走出低谷,重攀高峰

自乒乓球项目1988年进入奥运会以后,欧洲乒坛职业化迅速发展,各种比赛频繁,加上待遇优厚,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世界打中国”成绩显著:在41届世乒赛上,欧洲男队囊括了团体前5名,以瑞典为首的男队,已领先于中国队和亚洲各队。

中国男队走出低谷,从男双项目最先有所突破。由第40届世乒赛的第3名开始,一直升至第42届的男双金、银、铜牌以及混双的金牌。

在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继1981年襄括冠军之后,历时14年,又一次从低谷奋起,夺得全部比赛的7项冠军,真正重攀高峰,再创辉煌

第43届中国队的全胜,改变了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世界乒坛的实力次序。在44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女队再次保持荣誉,夺得6金。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国队又一次大获全胜,包括了5个单项的冠亚军。但在第二年举行的45届世乒赛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再一次负于老对手瑞典队,在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世乒赛中失去了斯韦思林杯。

世界篮球发展现状介绍

职业化、商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篮球发展趋势,有查看过关于世界篮球现状的资料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世界篮球发展现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篮球发展现状

一 篮球运动的起源以及现状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____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世界篮球现状:现代篮球运动欧美具有传统优势,近期的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篮球比赛战绩表明,欧美各强队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但美国仍是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第一强国,现在世界各国球星云集于美国,欧洲各队实力迅速提高,其中德国、法国,立陶宛、西班牙、意大利和克罗地亚等国实力接近,均能与美洲区的巴西、智利和加拿大等国展开前八名抗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崛起,实力可与欧美抗衡。亚、非区整体水平在第三层次,成绩在13-16名徘徊。亚洲女队,经过一个时期的特殊培训,尚有可能从中、日、韩中跃出黑马回升到世界前四名决赛行列;男子则少有队伍能突破前六名;若中国队通过努力,保持8-10名位置是可能的,或许在一定特殊条件下有可能进入更前的名次。

二 篮球场平面图

三 何为进攻战术 何为防守战术

1篮球战术的概念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队员所运用的攻守方法的总称,是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

2 篮球战术的分类

2.1 依据攻守双方可将其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2.2 依据参加战术的人数又可将其分为“个人战术、基础战术(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

3 篮球战术分析

(1)篮球战术的组成 篮球战术由技术、方法和形式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技术是队员进行比赛的基本手段,是战术的基础;方法是战术的具体内容和核心环节,是队员和队员之间有意识、有组织、有步骤的行动方案和过程;形式是战术的外部表现。篮球战术的实施由开始组织、协同配合和结束转换三个阶段构成。开始组织阶段主要是转入有组织的攻守,根据所运用的战术,迅速组织和形成一定的阵式和队形;协同配合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组织地进行攻击或制约对方,进攻以投篮为目的,防守以争夺控球权而展开对抗;结束转换阶段主要是在协同配合阶段以后,如何迅速转入下一个攻守回合,继续不停地展开攻守对抗。

(2)技术和战术的关系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技术的表现形式。实现战术目的不仅要有一定的战术意识支配,还必须要求队员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运用能力,没有技术就没有战术。战术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刺激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促进战术的发展变化,一定的技术水平只能适应相应的战术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否则就可能不切实际。

(3)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是队员在比赛中对战术运用规律性的认识,是在参加篮球运动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与丰富起来的,从而能在比赛中自觉地、能动地指导自己根据攻守的具体情况和按战术意图进行独立的或配合的行动。意识支配行动,行动反映意识,意识具有定向、抉择、反馈、支配等作用。由于战术是由参与比赛的队员去实现的,所以队员的战术意识越强,实现战术的可能性就越大。意识还能反映出队员对比赛的控制能力。

4 篮球战术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知己知彼,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战略战术。

(2)注重战术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转换。

(3)攻守兼顾,全面考虑。

(4)根据战局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善于捕捉战机。

5 提高战术运用能力的原则及主要步骤

(1)建立战术概念,掌握战术方法。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战术的全部过程,在建立完整战术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战术的方法。

(2)掌握攻守转化和战术综合运用能力。在领会战术方法的基础上,完善攻防间相互转换的水平和质量,掌握和提高战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3)在比赛中运用战术,提高实战及应变能力。

进攻战术举例:快攻战术 以最快的速度发动进攻,创造以多攻少的投篮机会的战术。发动快攻有 4个时机,即抢得篮板球时、抢得或断得球时、掷界外球时和跳球得球时。快攻的组织形式有长传快攻和短传快攻。现在快攻战术已从 2~3人参加发展为5人全体参加。因此,使快攻和阵地进攻联成了一个完整进攻战术体系。目前一些国家的强队,在快攻和阵地进攻配合之间创造了一种“衔接段进攻”配合打法,即在快攻结束阶段未能获得以多打少的投篮机会时,乘对方防守立足未稳,立即发动阵地进攻配合。

防守战术举例:防守有分盯人和联防。盯人是一防一,联防是一种阵型!有二三联防和三二联防!联防不是一对一,而是三分线两人或三人,内线三人或两人!联防是为了防突破

四 犯规和违例的区别以及举例 进攻上,主要的违例行为有:走步(球员违反篮球运球规则的运球行为);两次运球(球场不允许产生运球球员在停止运球后不经过其余球员触球再度运球的行为);回场(球,或者运球者两者其一不允许产生返回后场的行为);翻掌(任何时候不允许控球者出现控球阶段中的触球时手掌朝天的行为);传接球失误(进攻传递中,最后一次接触进攻方球员后球的出界行为),以及其他被视为失误的行为等等。对于进攻违例的吹罚是攻防转换,原先的防守方获得球权以及重新开始计算24秒进攻时间,技术统计上,计算进攻方失误一次。

而进攻犯规,主要是因为进攻方球员的针对防守球员的不公正的,或者有攻击性的行为设定,主要包括带球撞人(防守方球员提前就位,进攻方球员突破或者推进过程中的力量型身体接触);进攻的侵人犯规(进攻方球员在运球中违反篮球规则的使用身体蓄意破坏方球球员的接触,基本定义为运球推进中的肘部动作)等等。判罚为攻防转换,技术统计上犯规球员记录一次进攻犯规,防守方获得球权,重新计算24秒进攻时间。

界定违例与犯规的主要界限是该行为是否对于防守球员有伤害的潜在可能,并且因为此行为的出现从而产生进攻有利的情况,简单来分析,分析更多源与进攻方本身的技术或者动作的失措,而犯规的界定则更多的针对防守方球员的过激行为有关。

就裁判而言,为了保持NBA商业化比赛的流畅性,对于比赛中的一些并不影响大局的违例经常性是眼开眼闭,只要保证公正性的前提下,比赛的持续节奏比一些细节要重要。以走步为例,如果比赛并为进行到白热化而主队球员万一出现不明显的后场走步有时候就会被裁判忽略;而回场是NBA进攻违例中最模糊的一个概念,在国际篮球标准场地细则中明确规定了球场的中线存在的是一个圆圈,作为界定跳球的范围,而NBA每一个主场球馆的这个圆圈位置永远都是主队的标记,标记覆盖了圆圈内的中线具体位置,这也造成运球者有时候在这个模糊的中圈位置的回场嫌疑无法被精确的判;翻掌已经是NBA近年来几乎被遗忘的一种违例,从尤因的单打大牌效应开始,翻掌就出现在各自球队的球员身上,只要球员并不存在使用这个掌心朝天的机会左右球的走向明显持球,裁判几乎是不会对持有异议。

而犯规相对来说的吹罚严谨得多。带球撞人永远被严格执行,判断带球撞人抑或防守方非法阻挡的界限是防守球员是否提前就位,并且保证了就位球员与运球者之间的距离合理以保障运球球员可以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冲撞。符合这些要求的卡位,进攻方将被吹罚代球撞人,否则的话就会防守方承担阻挡的责任。细则规定这个就位的概念为双足着地且肩部及上肢不存在针对进攻球员的推搡行为,而就位球员和控球球员的合理距离被视作一步,或者进攻方球员有相对空间选择继续推进制造身体接触或者变向。而这个规则在NBA补充细则中更有明确规定:在篮筐为轴心的4英尺半圆弧内,进攻控球球员与防守球员的运动中身体接触不被吹罚进攻撞人,也就是说,为了鼓励进攻,联盟禁止防守球员在篮筐下半圆弧内阻挡进攻球员的行进路线,所有该区域内的阻挡行为出现,只要裁判吹罚必然是防守阻挡,除非产生进攻方球员的恶意侵犯除外。

在进攻的侵人犯规上,主要的判断要点为肩部的动作而非手部,使用手掌推人是显而易见的进攻犯规,而一旦出现肘部撞击防守球员的行为,主要判断进攻方球员的肘部是否伴随着肩部运动而产生的附属运动,如果是摆脱肩部运动轨迹的单一肘部撞击,可以被视为恶意的进攻侵犯,而附属与肩部运动的肘部运动,可以视作合理的护球行为而不是犯规,前提是该肩部运动本身是为了规则允许范围内的护球而不是造成防守球员的伤害。

和所有的运动一样,为了保障进攻流畅以及观赏性,NBA同样遵循进攻永远优于防守的原则,鼓励进攻以保障联盟的持续发展。因此,即便是NBA主张攻防公平的前提下,对于进攻犯规和违例的吹罚远远没有防守犯规和违例这样严格。
 

世界篮球发展现状相关文章:

1.华亭县高中篮球运动开展状况调查分析论文

2.关于网球运动在校园发展现状的论文

3.2016国际篮球比赛规则

4.2016国际标准篮球场图案

5.篮球学习心得体会

6.国际篮球日:篮球比赛领导发言稿范文2篇

7.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本文Hash:e17f88703954a28a86d23d8a9d506841c0233a1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