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台球的发展历史介绍

导读: 英式台球的基本介绍 英式台球的发展历史介绍

英式台球的起源和发展知识你了解多少,如何世界上正式台球比赛项目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英式台球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英式台球的基本介绍

英文“斯诺克”的含义为障碍之意,是从英文“snooker”音译而得名。 斯诺克台球不仅自己可以击球入袋得分,也可以有意识地打出让对方无法施展技术的障碍球,从而使对方受阻挨罚。因此,斯诺克台球竞争激烈,趣味无穷,也是世界台球大赛的项目。

英式台球的色球顺序:斯诺克共用球22个,其中15个红球,6个彩球(黑、粉、蓝、棕、绿、黄各1个)和1个白球。 击球的每一方必须先打入一个红球,然后任选一个有利的彩球打。打入彩球后,需将彩球取出重新摆回其自己的原位点上(即开球前,其所在的位置上)。接着,再打红球,打彩球,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红球入袋。之后,就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打彩球。就是说,先打黄球,再打绿球、棕球、蓝球、粉球和黑球。

打入一个红球得1分(又可称“1度”),打入一次黄球得2分,绿球得3分,棕球得4分,蓝球得5分,粉球得6分,黑球得7分。因此,双方都会尽最大努力,多将黑球打入袋内。在打红球时,如果白球未能碰到任何红球,则要罚4分;如果误碰了彩球,则按照该彩球的分数罚分,但是最少都要罚4分。就是说,如果碰到了黑球罚7分,碰到了黄球罚4分。同样,在打彩球时,如果未能打到要打的彩球,则按照此彩球的分数罚分;如果误撞了更高分的彩球,按照高分罚分,最少都要罚4分。因此在进了红球后,打彩球前,理论上,打球方都要先声明他将要打哪个彩球。而实践上,如果要打的彩球很明显看得出,则无须声明,但是如果不明显,则一定要声明,否则自动罚7分。如果误将白球击入袋,最少罚4分,或者按照白球进袋前最先碰到的更高分数球罚分。如果白球入袋,接着打的一方可将白球摆在开球区的任何位置击球。罚分不从受罚方的分中扣减,而是加入对方的得分中。正因为还可以通过双方的失误而得分,所以场上一方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进球机会,则会试图制做“斯诺克”。所谓“斯诺克”,就是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使接着打的一方无法直接打到要打的球,而不得不采取反弹或弧线等高难度球,因而很容易失误而导致罚分。

英式台球的发展历史介绍

虽然台球运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5世纪,但斯诺克的发明则相对晚了许多。 关于斯诺克的起源,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在19世纪晚期,台球运动风行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当时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这种玩法用1个白球,15个红球和1个黑球。1875年的一天,驻扎在印度贾巴尔普尔(Jubbulpore)的英国陆军上校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战友们觉得这种玩法过于简单、乏味,便决定增加黄色、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再加上了棕色和蓝色球。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从而导致了斯诺克台球的诞生。而斯诺克一词则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这使得斯诺克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最终则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1885年,当时的英国英式台球冠军约翰·罗伯特(John Roberts)在印度旅行时见到了张伯伦并从他那里知道了斯诺克这种新玩法。回国后,罗伯特就把斯诺克台球带回到英格兰。但是,当时正处于英式台球热,斯诺克台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式台球日渐衰落,许多名手才逐渐转向斯诺克台球。这其中包括斯诺克台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Joe Davis)。戴维斯首先意识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诺克台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将明显可以打进的球入袋之后做一杆斯诺克防守。而乔·戴维斯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连续得分能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斯诺克运动的水平。从此斯诺克台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并流行到世界各地。

斯诺克锦标赛肇始于1916年,当时举办了首届英格兰业余斯诺克锦标赛。1927年,在乔·戴维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届斯诺克台球世界职业锦标赛在伦敦成功举办,并由乔·戴维斯本人获得冠军,赢得6.10英镑(今约200英镑)的奖金。乔·戴维斯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出色的斯诺克选手,接下来的历届世界职业锦标赛的冠军都为其获得,直到其1946年淡出世锦赛。

斯诺克台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遭遇了一个低潮,甚至于严重到1958年至1963年间没有任何锦标赛举行。直到1969 年,情况才迎来了转机。当时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了推广新的彩色电视广播,发起了新的斯诺克锦标赛Pot Black。彩色的斯诺克台球和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很快吸引了观众的兴趣,斯诺克台球和彩色电视节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广。

几年之后,世界职业锦标赛也电视转播。斯诺克台球开始成为一项主流的职业运动,并于1977年引入世界职业选手排名。大量的资金开始注入这项运动,以史蒂夫·戴维斯(Steve Davis)为代表的新一代斯诺克职业选手不断涌现。在1982年,史蒂夫·戴维斯打出了历史上首个电视转播中的147分的满分杆。这些顶尖选手成为百万富翁。当时甚至有一首由Chas & Dave演唱的关于斯诺克的滑稽歌曲Snooker Loopy登上了音乐排行榜。

那个斯诺克黄金时期的高潮出现在1985年的世界锦标赛决赛上,尽管两位选手鏖战到凌晨,但仍有近1850万(相当于当时英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Dennis Taylor)以一技重击将最后一个球送入袋口之后举起奖杯庆祝的场景。斯诺克在英国持续广泛地流行,成为仅次于足球拥有第二多电视观众的一项运动。

斯诺克台球的发展历史介绍

斯诺克(英语:Snooker),是一种落袋式台球运动,你知道它的发展历史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斯诺克台球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斯诺克台球的发展历史介绍

关于斯诺克的起源,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在19世纪晚期,桌球运动风行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当时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

这种玩法用1个白球,15个红球和1个黑球。1875年的一天,驻扎在印度贾巴尔普尔(Jubbulpore)的英国陆军上校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战友们觉得这种玩法过于简单、乏味,便决定增加黄色、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再加上了棕色和蓝色球。

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从而导致了斯诺克桌球的诞生。而斯诺克一词则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

这使得斯诺克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最终则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1885年,当时的英国英式桌球冠军约翰·罗伯特(John Roberts)在印度旅行时见到了张伯伦并从他那里知道了斯诺克这种新玩法。

回国后,罗伯特就把斯诺克桌球带回到英格兰。但是,当时正处于英式桌球热,斯诺克桌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直到1930年代,英式桌球日渐衰落,许多名手才逐渐转向斯诺克桌球。这其中包括斯诺克桌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Joe Davis)。戴维斯首先意识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打斯诺克桌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将明显可以打进的球入袋之后做一杆斯诺克防守。而乔·戴维斯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连续得分能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斯诺克运动的水平。

从此斯诺克桌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并流行到世界各地。

斯诺克锦标赛肇始于1916年,当时举办了首届英格兰业余斯诺克锦标赛。1927年,在乔·戴维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届斯诺克桌球世界职业锦标赛在伦敦成功举办,并由乔·戴维斯本人获得冠军,赢得6.10英镑(今约200英镑)的奖金。

乔·戴维斯是为止世界上最出色的斯诺克选手,接下来的历届世界职业锦标赛的冠军都为其获得,直到其1946年淡出世锦赛。

斯诺克桌球在1950年代遭遇了一个低潮,甚至于严重到1958年至1963年间没有任何锦标赛举行。直到1969年,情况才迎来了转机。

当时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了推广新的彩色电视广播,发起了新的斯诺克锦标赛Pot Black。彩色的斯诺克桌球和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很快吸引了观众的兴趣,斯诺克桌球和彩色电视节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广。

几年之后,世界职业锦标赛也开始电视转播。斯诺克桌球开始成为一项主流的职业运动,并于1977年引入世界职业选手排名。

大量的资金开始注入这项运动,以史蒂夫·戴维斯(Steve Davis)为代表的新一代斯诺克职业选手不断涌现。在1982年,史蒂夫·戴维斯打出了历史上首个电视转播中的147分的满分杆。

这些顶尖选手成为百万富翁。当时甚至有一首由Chas & Dave演唱的关于斯诺克的滑稽歌曲Snooker Loopy登上了音乐排行榜。

斯诺克黄金时期的高潮出现在1985年的世界锦标赛决赛上,尽管两位选手鏖战到凌晨,但仍有近1,850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Dennis Taylor)以一记重击将最后一个球送入袋口之后举起奖杯庆祝的场景。

斯诺克在英国持续广泛地流行,成为仅次于足球拥有第二多电视观众的一项运动。

网球拍的发展历史介绍

刚开始人们打网球可都是“手拍”现在慢慢的演变成了碳素球拍,网球拍的进化史你知不知道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网球拍的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球拍的发展历史介绍

最早在法国的时候,人们还缺乏“网球拍”的概念,他们戴着手套用手来击打网球,这种“手拍”的效果可想而知。

进入英国后,又流行过由羊皮作为拍面的椭圆形网球拍。直到1874年,现代网球拍始祖英国人温菲尔德为网球拍定了标准,长手柄、泪滴形拍头加网线的模式才被固定下来,直到现在形状都没什么变化。

最早的现代网球拍是木头制成的,在风靡百年后被金属材料取代,如今,金属材料也渐渐让位给了碳素纤维。除了这几种材料,科学家还曾尝试过防弹服材料,在拍框内注水等方式来改进网球拍的性能,今后有新材料出现也未可知。

从木头到碳素纤维,这一系列材料的改进如何影响着网球拍呢?国内著名网球品牌天龙(Teloon)公司负责网球拍技术的张飞经理介绍,木制球拍硬度不够,使得那时的拍子不能做得很大,大概只有现在拍子的一半大,且很难打出准确的击球。

铁用于网球拍后使得硬度大大提高,后来出现的特质铝合金硬度更好,且重量可控,拍子也达到了现在的大小。而目前主流的碳素纤维,它也用于航空航天和F1赛车领域,除了金属材料的优点,还具有更强的可塑性,硬度、重量最优异。

制作网球拍,不只是原料,工艺也很重要。同样是利用碳素纤维,也能做出性能各异的球拍,它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由于球拍是空心的,首先,要把线状的碳素纤维“织成布”,然后把“碳素布”卷起来,里面充进空气。

这样,不同位置会有不同层数的“布”,这些“布”还会以不同角度交叉使用,这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球拍的性能。

与拍体相似,网线也有多种材料,尼龙、聚酯及天然肠体。每种材料根据不同制造方法,会有粗细软硬的差异。一般说来,相同材质工艺情况下,粗线较耐用,而细线软线手感更好。

木制时代

木制球拍的确能花更少的力气击出更凌厉的抽击,但也很难控制击球精准度。法国人在12世纪发明了网球,14世 纪,意大利人发明了网球拍。

1874年,英国人沃尔特·C·温格菲尔德所制造的拍子为现代网球拍订立了标准。此后一个 世纪的网球比赛中,人们都挥舞着木制球拍。

金属时代

金属球拍更容易与运动者的手臂融合成为一个更强、更轻的延伸整体。第一款真正流行的金属网球拍是由威尔逊体育商品公司在1967年生产的,形状参照当时法国传奇球手赫内·拉科斯特曾经用过的一款木制球拍,乍一看去像个冰激凌甜筒。

金属球拍除了材料上的改变外,击球面积也比原来的木制球拍增大了两倍,给予球员更大的击球自由度,并能使他们的技术快速得到提高。此外,金属球拍还不容易开裂和折断。

历史上最后一个在大满贯赛事中使用木制球拍的凯文·科伦,在19 84年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中,惨败于手握铝合金拍的对手拍下。

后金属时代

对球拍重量的不断挑战。碳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在可塑性和刚性强度上可以与铝合金一较高下,而重量则大大减轻。

制造商们成功地用这种混合物与比重很小的金属钛结合,制造出了网球拍,号称碳素拍。这种球拍比以往的任何一种球拍都轻 ,能让球员轻易发挥出手上的最大力量,而且球拍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又让有效击球面积更为增大。

本文Hash:e04b1d361996e00d7399501a3f02f957d834492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