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基木步法如何训练

训练马匹的基本步法是骑马过程中的一部分,那么马匹应该如何训练步法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方法:慢步

又叫常步,是马行走的基本方式。其特点是四肢依次离地和着地,在一完步中,四肢全经过一次运动,有4个节拍,可听到4个蹄音。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一左前蹄一右后蹄一右前蹄,但在慢步时,马总是至少有2个蹄同时着地。慢步时,马体重心变动范围小,能保持马的沉静状态,体力消耗少,四肢不易疲劳,适于肌肉锻炼和消除运动后的疲劳。马漫步时,要求动作明确,有弹性,整齐而确实,保持稳定。慢步的步幅(即一肢向前迈一步的距离)因马的类型、品种和个体不同而有差别,慢步根据其步幅的长短和肢体的动态又分为缩短慢步、中间慢步、伸长慢步和自由漫步等。

1、缩短慢步

其节奏与中间漫步相同,但这种漫步表现为较大的活力。马匹保持“受衔”姿态(马的口角通过缰与骑手的双手保持轻微的联系),前躯较轻,颈部抬起曲昂,头部近似垂直,四肢关节屈曲明显,活动灵活,后肢充分有力,步伐较高而短,后蹄不踏在或不超过前蹄的蹄迹,步幅比中间慢步稍短,因此,速度减慢了。这种慢步正确骑乘比较困难,由于过多的限制,很容易破坏正常的步伐,因此不应长时间或长距离骑乘。

2、伸长慢步

其节奏与中间慢步相同,但比中间慢步要求有较大的推进力,马匹尽可能伸长步幅马的头颈向前身展,马体外形外显伸长,后蹄明显踏在前蹄的前方,故速度提高了,但又不失规整也不匆忙。

3、中间慢步

是介于缩短慢步和伸长漫步之间的种自然步伐。其步伐平稳有节奏,看上去沉静、有活力、步幅中等长,运步均匀稳健,后蹄落在同侧前蹄迹前方,骑手通过缰与马口保持着轻柔而稳定的联系。

4、自由慢步

是一种放松的步法,允许马完全自由地低落和伸展它的头颈。即适当放长缰,使马的头颈放松,向前下方伸展,伸长其步幅,但手仍然握缰与马轻轻保持联系,而不改变速度此为长缰自由漫步,如果将缰放松,使马不受衔,称松缰自由漫步。在训练期间或训练后骑手可让马走自由慢步放松几分钟。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方法:快步

快步又称速步,其特点是以对角前后两肢同时离地和同时着地,每一完步有2个节拍可听到2个蹄音,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决步时马是从一对角两肤向另对角两胶跳跃前进,因此在每一步中马体都有一个瞬间的悬空期。其步幅的大小取决于悬空期跃进的距离。快步应始终运步自如,活泼而规整,动作毫不犹豫。快步的质量好坏,可看其运步的规整性和弹性以及保持节奏和自然平衡能力如何,这些表现来源于柔软的背部和后躯有力的配合,即使从一种快步变换为另一种快步其节奏仍然保持不变。

马走快步时,体躯侧动小,但颠动大,在由对角肢向对角肢转换的瞬间,马有一次腾跃因此,马就会颠一下马背上的骑手,这就给学习骑马造成了困难。初学的骑手不得不在许多天的时间内克服这个困难。直到能轻松自然地承受这种颠簸。在这期间,骑手在马背上会因骑坐不稳失去平衡而从马背上掉下来,有时甚至会因此失去信心。,为了使骑手在马背上坐得更稳,在决步学习中应采取不脱镫和脱镫练习,这是巩固骑坐和提高骑手马背上平衡的基本方法。同时,骑手应保持平稳、自然和正确的骑乘姿势,手、肩、腿不能晃动。在快步的脱镫骑乘练习时,做一套马背上的体操对提高骑手的平衡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应先在漫步时练习在学习快步时再配合快步练习。

初学的骑手每次练习快步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最好是慢步与决步结合训练每1一2圈重复4一5次快步练习,逐渐地视掌握程度,每次快步的时间可加长,但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必须分别从马场的两个不同方向进行练习。根据蹄迹和步幅的不同,快步又分为工作快步、缩短快步、中间决步、伸长决步及轻快步等。

1、工作快步

是介于缩短快步与中间决步之间的一种步法。是马匹尚未训练成熟,马匹自身表现出正确平衡的一种快步。要求马匹保持“受衔”姿态,运步均整而有弹性,飞节动作良好。马的头颈向前伸展,马体外形伸长,后蹄落于同侧前蹄迹上,四肢在瞬间同时离地,悬空期短。

2、缩短快步

又称慢快步。其节奏与工作决步相同,但是常以对角前后肢支持体重。要求马匹保持“受衔”姿态,自然放松,颈部扬起,头近似垂直。四肢关节伸屈灵活,后肢关节的活动性加大,使后肢有力的踏进,飞节保持富有活力的前进气势,后蹄落于同侧前蹄迹后方,步幅比其他几种快步短,但步伐更显轻捷,更有灵沽性。

中间快步是介于工作快步与伸长快步之间的一种快步,步伐节奏和频率相同但马体较工作决步伸长步幅大速度提高了。要求马匹必须保持平衡,马的头颈向前伸展,马体外形伸长,后躯有明显的推进力,用均整的中等伸长步伐前进,步调均匀,动作平衡而且不拘束。

3、伸长快步

保持节奏不变,马匹尽力伸长步幅,因此,速度提高了。伸长快步比中间决步要求有较大的推进力,后躯的推进灵活有力,以使马体保持平衡,蹄的着地呈向前伸展的动作,前蹄落在它所指向的那个地点,马体外形的伸长应与其头颈向前伸展相一致,前后肢的动作在伸长的瞬间应是平行的,整个动作平衡良好马必须保持着“受衔”姿态。

4、轻快步

在快步中,骑手随着马的步伐,若有一个起立和坐下的动作,称轻快步,又叫队列快步,也是较常应用的一种快步。当马的左前蹄和右后蹄着地的同时。而骑手的臀部落于马鞍上时被认为是“左对角线骑乘”。当马的右前蹄和左后蹄着地的同时骑手的臀部落于马鞍上时被认为是“右对角线骑乘”。通常认为正确的骑乘是向右行进时骑于左对角线上向左行进时骑于右对角线上要经常从两个方向骑乘以使马体两侧的肌肉及韧带能得到均匀的锻炼。要改变对角线时骑手坐于鞍上在再次起立前多做一次起立动作即可。

在轻快步中,骑手的上身从髋部略向前倾,这样就能与马的运动保持平衡,但实际上在身体起立的同时两肩关节随着向前运动而不是特意向前倾骑手应感觉到身体好像被马的运动而颠起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臀部又轻轻落于马鞍上但身体的重心不能落于马鞍的后部髋关节和膝关节应保持动作自如与起落运动相协调。两小腿始终贴于马的胁侧脚保持水平。这样在骑手踩镫欠身时小腿才不至于向前移动,而保持正确姿势。骑轻快步不像普通快步靠臀部把握平衡,而是通过膝部和脚底保持平衡。因此,臀部不应从鞍上抬起很高,刚好合上步点就可以了。肘关节和肩关节要放松,活动自如,双臂不能晃动,双手应随着身体的起伏保持一致的控缰,这一点在轻快步中非常重要。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方法:跑步

跑步又称驱步,其特点是先以一后肢着地,之后为第二后肢和对角前肢同时着地,最后为另一前肢着地,随后又以此着地顺序离地而重复这一过程。一完步有3个节拍可听到3个蹄音,有一个悬空期,最后着地的是左前肢时(左前肢领先),为左跑步,其蹄迹顺序为右后蹄一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左前蹄。以右前肢最后着地的(右前肢领先)则为右跑步,蹄迹顺序为:左后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一右前蹄。

跑步时,最后着地的一前肢承受极大的冲击力,最易疲劳。因此,在训练中应左右跑步交换进行。所有训练成熟的马都应当既能做左跑步也能做右跑步。当最后着地的前肢(领先前肢)和最后着地的后肢(领先后肢)出现在同一侧时。马的跑步是协调的。即“正跑步”或“协调跑步”。在马场内做圈线骑乘时,马总是从内侧的前肢做跑步,即向左跑时做左跑步(左前肢领先)向右跑时做右跑步(右前肢领先)。当马做左跑步右前肢领先或做右跑步左前肢领先时,称“反跑步”或“反对跑步”这时骑手会感到不舒服。

在跑步中,骑手的髋部和背腰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上身要随着马步伐的节奏而运动,如果骑手的背腰紧张僵硬,骑手就会在马鞍上颠,这样马和骑手都会感到不舒服,双手应与马头颈的运动相协调而均匀控缰。跑步根据其步幅和速度,又分为工作跑步,缩短跑步、中间跑步、伸长跑步及反对跑步等。

1、工作跑步

是介于缩短跑步与中间跑步之间的一种步法。是马匹尚未训练成熟,马匹自身表现出正确平衡的一种跑步,要求马匹保特“受衔”姿态,运步均整,四肢轻快,轻盈而有节奏,飞节动作良好。

2、缩短跑步

其节奏和频率与工作跑步相同,但马体伸展较小,步幅短,速度变漫。做缩短跑步时,马必须保持“受衔”姿态,马的后躯活泼有力,前肢轻快敏捷,肩部柔韧,自由、灵活机动颈部抬高,头约呈垂直,整个肢体显示出较大的柔韧性。

3、中间跑步

是介于工作跑步与伸长跑步之间的一种步法。马体较工作跑步伸展,步幅也较长,因此速度加快了,但节奏保持不变。要求中间跑步有较大的推进力,后躯推进气势明显。马的头颈稍向前伸展,头的位置比缩短跑步和工作跑步时略伸出垂线前方,马体外形伸长,马必须保持“受衔”姿态,前进运动自如平稳、步调均匀,全部动作平衡而且不拘束。

4、伸长跑步

保持节奏和频率不变,马体尽可能伸展步幅,伸展到最长,但又不丧失其沉静和轻盈速度加快了。这种步法马的后躯有一个巨大的推进力,推动着马平衡向前。马体伸展应与头颈的伸展相一致。马应保持“受衔”姿态。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方法:袭步

袭步又称竞赛跑步,它是马速度最快的一种步法。其特点是对角肢分别落地,一完步有4个节拍,应听到4个蹄音。蹄着地的顺序,做左袭步时,是右后蹄一左后蹄一右前蹄一左前蹄,做右袭步时,是左后蹄一右后蹄一左前蹄右前蹄。在4个蹄都离开地面时有一短暂的悬空期。但是,因速度加快,两前蹄和两后蹄着地时间相连在一起,所以只能听到2个蹄音。骑马做袭步令人激动兴奋,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骑手要练习袭步首先要打好平衡稳定的骑乘基础和较强的控马能力。在袭步中马体的外形伸展相当大随着速度的加快,其步幅加大或频率加快,但不管速度多么快,其步伐总是有节奏,马体保持着平衡。

有效的控马方法是:双脚向前用力踩镫,两手把细收紧,一只手勒细不动,另一只手可反复收缰放缰锉动衔铁,直至马变的服从为止。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方法: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是通过骑手腿和手的协调扶助使马从一种步法变换为另一种步法,变换应自然而准确在保持着节奏和平衡的倩况下,平稳、自然地由种步法变为另一种步法。在步法变换时马除了接受新步法或速度的要求外,不应改变马体外形,应在步法不乱的情况下,准确地变换为新的步法。原步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步法变换。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方法:立定

立定时,马必须平稳,正直站立,体重均匀分布于四肢上,两前蹄和两后蹄均对齐站立。在立定过程中,马必须保持着平衡和“受衔”姿态与骑手的手保持轻微的联系(允许马轻轻咀嚼衔铁),骑手必须保持精神集中。在马行进中,不能突然立定应先将步速减漫逐渐停止。

看过马的基木步法如何训练的人还会看:

1.骑马的好处

2.骑马对身体的好处有哪些

3.马术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4.马术有哪些专业术语

5.马术基础知识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教程讲解

马和骑手的训练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要训练马达到更高的标准骑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骑乘姿势必须与马保持平衡和协调,好的骑术要求有个正规的马的基木步法训练过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教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马的基木步法训练教程

一、慢步

又叫常步,是马行走的基本方式。其特点是四肢依次离地和着地,在一完步中,四肢全经过一次运动,有4个节拍,可听到4个蹄音。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一左前蹄一右后蹄一右前蹄,但在慢步时,马总是至少有2个蹄同时着地。慢步时,马体重心变动范围小,能保持马的沉静状态,体力消耗少,四肢不易疲劳,适于肌肉锻炼和消除运动后的疲劳。马漫步时,要求动作明确,有弹性,整齐而确实,保持稳定。慢步的步幅(即一肢向前迈一步的距离)因马的类型、品种和个体不同而有差别,慢步根据其步幅的长短和肢体的动态又分为缩短慢步、中间慢步、伸长慢步和自由漫步等。

1、缩短慢步

其节奏与中间漫步相同,但这种漫步表现为较大的活力。马匹保持“受衔”姿态(马的口角通过缰与骑手的双手保持轻微的联系),前躯较轻,颈部抬起曲昂,头部近似垂直,四肢关节屈曲明显,活动灵活,后肢充分有力,步伐较高而短,后蹄不踏在或不超过前蹄的蹄迹,步幅比中间慢步稍短,因此,速度减慢了。这种慢步正确骑乘比较困难,由于过多的限制,很容易破坏正常的步伐,因此不应长时间或长距离骑乘。

2、伸长慢步

其节奏与中间慢步相同,但比中间慢步要求有较大的推进力,马匹尽可能伸长步幅马的头颈向前身展,马体外形外显伸长,后蹄明显踏在前蹄的前方,故速度提高了,但又不失规整也不匆忙。

3、中间慢步

是介于缩短慢步和伸长漫步之间的种自然步伐。其步伐平稳有节奏,看上去沉静、有活力、步幅中等长,运步均匀稳健,后蹄落在同侧前蹄迹前方,骑手通过缰与马口保持着轻柔而稳定的联系。

4、自由慢步

是一种放松的步法,允许马完全自由地低落和伸展它的头颈。即适当放长缰,使马的头颈放松,向前下方伸展,伸长其步幅,但手仍然握缰与马轻轻保持联系,而不改变速度此为长缰自由漫步,如果将缰放松,使马不受衔,称松缰自由漫步。在训练期间或训练后骑手可让马走自由慢步放松几分钟。

二、快步

快步又称速步,其特点是以对角前后两肢同时离地和同时着地,每一完步有2个节拍可听到2个蹄音,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决步时马是从一对角两肤向另对角两胶跳跃前进,因此在每一步中马体都有一个瞬间的悬空期。其步幅的大小取决于悬空期跃进的距离。快步应始终运步自如,活泼而规整,动作毫不犹豫。快步的质量好坏,可看其运步的规整性和弹性以及保持节奏和自然平衡能力如何,这些表现来源于柔软的背部和后躯有力的配合,即使从一种快步变换为另一种快步其节奏仍然保持不变。

马走快步时,体躯侧动小,但颠动大,在由对角肢向对角肢转换的瞬间,马有一次腾跃因此,马就会颠一下马背上的骑手,这就给学习骑马造成了困难。初学的骑手不得不在许多天的时间内克服这个困难。直到能轻松自然地承受这种颠簸。在这期间,骑手在马背上会因骑坐不稳失去平衡而从马背上掉下来,有时甚至会因此失去信心。,为了使骑手在马背上坐得更稳,在决步学习中应采取不脱镫和脱镫练习,这是巩固骑坐和提高骑手马背上平衡的基本方法。同时,骑手应保持平稳、自然和正确的骑乘姿势,手、肩、腿不能晃动。在快步的脱镫骑乘练习时,做一套马背上的体操对提高骑手的平衡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应先在漫步时练习在学习快步时再配合快步练习。

初学的骑手每次练习快步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最好是慢步与决步结合训练每1一2圈重复4一5次快步练习,逐渐地视掌握程度,每次快步的时间可加长,但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必须分别从马场的两个不同方向进行练习。根据蹄迹和步幅的不同,快步又分为工作快步、缩短快步、中间决步、伸长决步及轻快步等。

1、工作快步

是介于缩短快步与中间决步之间的一种步法。是马匹尚未训练成熟,马匹自身表现出正确平衡的一种快步。要求马匹保持“受衔”姿态,运步均整而有弹性,飞节动作良好。马的头颈向前伸展,马体外形伸长,后蹄落于同侧前蹄迹上,四肢在瞬间同时离地,悬空期短。

2、缩短快步

又称慢快步。其节奏与工作决步相同,但是常以对角前后肢支持体重。要求马匹保持“受衔”姿态,自然放松,颈部扬起,头近似垂直。四肢关节伸屈灵活,后肢关节的活动性加大,使后肢有力的踏进,飞节保持富有活力的前进气势,后蹄落于同侧前蹄迹后方,步幅比其他几种快步短,但步伐更显轻捷,更有灵沽性。

中间快步是介于工作快步与伸长快步之间的一种快步,步伐节奏和频率相同但马体较工作决步伸长步幅大速度提高了。要求马匹必须保持平衡,马的头颈向前伸展,马体外形伸长,后躯有明显的推进力,用均整的中等伸长步伐前进,步调均匀,动作平衡而且不拘束。

3、伸长快步

保持节奏不变,马匹尽力伸长步幅,因此,速度提高了。伸长快步比中间决步要求有较大的推进力,后躯的推进灵活有力,以使马体保持平衡,蹄的着地呈向前伸展的动作,前蹄落在它所指向的那个地点,马体外形的伸长应与其头颈向前伸展相一致,前后肢的动作在伸长的瞬间应是平行的,整个动作平衡良好马必须保持着“受衔”姿态。

4、轻快步

在快步中,骑手随着马的步伐,若有一个起立和坐下的动作,称轻快步,又叫队列快步,也是较常应用的一种快步。当马的左前蹄和右后蹄着地的同时。而骑手的臀部落于马鞍上时被认为是“左对角线骑乘”。当马的右前蹄和左后蹄着地的同时骑手的臀部落于马鞍上时被认为是“右对角线骑乘”。通常认为正确的骑乘是向右行进时骑于左对角线上向左行进时骑于右对角线上要经常从两个方向骑乘以使马体两侧的肌肉及韧带能得到均匀的锻炼。要改变对角线时骑手坐于鞍上在再次起立前多做一次起立动作即可。

在轻快步中,骑手的上身从髋部略向前倾,这样就能与马的运动保持平衡,但实际上在身体起立的同时两肩关节随着向前运动而不是特意向前倾骑手应感觉到身体好像被马的运动而颠起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臀部又轻轻落于马鞍上但身体的重心不能落于马鞍的后部髋关节和膝关节应保持动作自如与起落运动相协调。两小腿始终贴于马的胁侧脚保持水平。这样在骑手踩镫欠身时小腿才不至于向前移动,而保持正确姿势。骑轻快步不像普通快步靠臀部把握平衡,而是通过膝部和脚底保持平衡。因此,臀部不应从鞍上抬起很高,刚好合上步点就可以了。肘关节和肩关节要放松,活动自如,双臂不能晃动,双手应随着身体的起伏保持一致的控缰,这一点在轻快步中非常重要。

三、跑步

跑步又称驱步,其特点是先以一后肢着地,之后为第二后肢和对角前肢同时着地,最后为另一前肢着地,随后又以此着地顺序离地而重复这一过程。一完步有3个节拍可听到3个蹄音,有一个悬空期,最后着地的是左前肢时(左前肢领先),为左跑步,其蹄迹顺序为右后蹄一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左前蹄。以右前肢最后着地的(右前肢领先)则为右跑步,蹄迹顺序为:左后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一右前蹄。

跑步时,最后着地的一前肢承受极大的冲击力,最易疲劳。因此,在训练中应左右跑步交换进行。所有训练成熟的马都应当既能做左跑步也能做右跑步。当最后着地的前肢(领先前肢)和最后着地的后肢(领先后肢)出现在同一侧时。马的跑步是协调的。即“正跑步”或“协调跑步”。在马场内做圈线骑乘时,马总是从内侧的前肢做跑步,即向左跑时做左跑步(左前肢领先)向右跑时做右跑步(右前肢领先)。当马做左跑步右前肢领先或做右跑步左前肢领先时,称“反跑步”或“反对跑步”这时骑手会感到不舒服。

在跑步中,骑手的髋部和背腰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上身要随着马步伐的节奏而运动,如果骑手的背腰紧张僵硬,骑手就会在马鞍上颠,这样马和骑手都会感到不舒服,双手应与马头颈的运动相协调而均匀控缰。跑步根据其步幅和速度,又分为工作跑步,缩短跑步、中间跑步、伸长跑步及反对跑步等。

 

1、工作跑步

是介于缩短跑步与中间跑步之间的一种步法。是马匹尚未训练成熟,马匹自身表现出正确平衡的一种跑步,要求马匹保特“受衔”姿态,运步均整,四肢轻快,轻盈而有节奏,飞节动作良好。

2、缩短跑步

其节奏和频率与工作跑步相同,但马体伸展较小,步幅短,速度变漫。做缩短跑步时,马必须保持“受衔”姿态,马的后躯活泼有力,前肢轻快敏捷,肩部柔韧,自由、灵活机动颈部抬高,头约呈垂直,整个肢体显示出较大的柔韧性。

3、中间跑步

是介于工作跑步与伸长跑步之间的一种步法。马体较工作跑步伸展,步幅也较长,因此速度加快了,但节奏保持不变。要求中间跑步有较大的推进力,后躯推进气势明显。马的头颈稍向前伸展,头的位置比缩短跑步和工作跑步时略伸出垂线前方,马体外形伸长,马必须保持“受衔”姿态,前进运动自如平稳、步调均匀,全部动作平衡而且不拘束。

4、伸长跑步

保持节奏和频率不变,马体尽可能伸展步幅,伸展到最长,但又不丧失其沉静和轻盈速度加快了。这种步法马的后躯有一个巨大的推进力,推动着马平衡向前。马体伸展应与头颈的伸展相一致。马应保持“受衔”姿态。

四、袭步

袭步又称竞赛跑步,它是马速度最快的一种步法。其特点是对角肢分别落地,一完步有4个节拍,应听到4个蹄音。蹄着地的顺序,做左袭步时,是右后蹄一左后蹄一右前蹄一左前蹄,做右袭步时,是左后蹄一右后蹄一左前蹄右前蹄。在4个蹄都离开地面时有一短暂的悬空期。但是,因速度加快,两前蹄和两后蹄着地时间相连在一起,所以只能听到2个蹄音。骑马做袭步令人激动兴奋,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骑手要练习袭步首先要打好平衡稳定的骑乘基础和较强的控马能力。在袭步中马体的外形伸展相当大随着速度的加快,其步幅加大或频率加快,但不管速度多么快,其步伐总是有节奏,马体保持着平衡。

有效的控马方法是:双脚向前用力踩镫,两手把细收紧,一只手勒细不动,另一只手可反复收缰放缰锉动衔铁,直至马变的服从为止。

五、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是通过骑手腿和手的协调扶助使马从一种步法变换为另一种步法,变换应自然而准确在保持着节奏和平衡的倩况下,平稳、自然地由种步法变为另一种步法。在步法变换时马除了接受新步法或速度的要求外,不应改变马体外形,应在步法不乱的情况下,准确地变换为新的步法。原步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步法变换。

六、立定

立定时,马必须平稳,正直站立,体重均匀分布于四肢上,两前蹄和两后蹄均对齐站立。在立定过程中,马必须保持着平衡和“受衔”姿态与骑手的手保持轻微的联系(允许马轻轻咀嚼衔铁),骑手必须保持精神集中。在马行进中,不能突然立定应先将步速减漫逐渐停止。

儿童学习骑马的好处

1、骑马是一项非常锻炼平衡感的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还是学习一些马术动作,都对锻炼平衡感很有益处。

2、骑马属于全身的运用,而且技巧大于力量,要求骑乘者手眼协调,所以对身体整体的协调性有很大的锻炼。

3、马术首先要学会与动物的交流和配合,要知道马想的是什么,也要让马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孩子通过肢体语言与动物接触,他会慢慢地学会体会别人,学会表达与沟通。这就是为什么骑马可以作为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之一的原因。

4、由于骑马挺胸、挺直腰板,所以通过学习骑马的基本姿势可以改掉弯腰驼背的习惯。而且,骑马属于竖线条拉伸的运动,如果能长期坚持,可以慢慢形成非常优美的体态。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的贵族家庭,都要求女性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骑马,这样能塑造公主般的气质。

5、与马的互动中,可以慢慢培养爱心、勇气、耐心与智慧,不仅提升了情商,还增强了他们克服障碍的信心。

6、当孩子骑上马背的一瞬间,有的孩子就感受到那种喜悦与兴奋。有的孩子开始可能还害怕,但克服恐惧后,就能慢慢地感受到骑马所带来的新奇与舒畅。而且骑马是一项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与其他竞技性运动比起来,骑马让孩子更加放松,获得的快乐也更多。

小孩子骑马要注意什么

1、一个好的教练会要求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戴上防护头盔。一旦你的孩子决定学下去,你就应该去当地的马具店给孩子挑一顶安全的头盔。

2、要先了解马匹相关常识。马儿其实是一种温柔又胆小的动物,只有了解它的秉性,和它做交流,才能完成“上鞍”的动作。上马前,孩子们会在教练的带领下完成与马匹沟通、刷马、喂食等一系列活动。而这也是很多孩子很感兴趣的项目。孩子们还会欣喜地发现,原来马儿不只是吃草,胡萝卜和苹果也是它们的最爱哦!

3、掌握标准骑姿与要领。孩子最重要是学会在马背上放松,练习的主要方向是学会与马亲近,对马产生兴趣,学会挺胸、收腹、身体坐直、腿贴住马等基本姿势,而不做深入马术调教。慢慢长大后,再掌握更高难度的动作。

4、上马时脚尖内蹬,下马时先左脚脚尖内蹬,然后松开右脚,然后下马。上下马脚尖内蹬很重要,一旦马受惊或拒乘而跑开,人至多摔一交,如果全脚套在蹬内,就会拖蹬,这是非常危险的。

5、首次骑马时,小腿肚,大腿内侧和臀部是最容易被摩擦受伤的部位。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合体的马靴和马裤来避免受伤。

6、学会人与马的配合。人与马的配合主要体现在掌握骑乘的节奏,辅助上马、下马、漫步、握缰等方面。掌握正规的骑姿是保证不受伤的前提,而且漂亮的骑姿还能给孩子带来信心。另外,上下马时手和脚的姿势、如何踩蹬等都是需要掌握的人与马的基本配合要领。

7、即使对自己与自然、动物的亲近本领崇拜无比,第一次与马接近也要小心谨慎,永远不要站在马的后方和侧后方,因为你不了解她的脾性,要防止被她踢倒。

8、不要碰没有马鞍的马。

9、不要在马上脱换衣服,骑马的过程,实际上是你们两个交流协调的过程。在她已经接受你之后,你改变衣服,尤其是色彩反差大的衣服,她容易受惊,会有危险。

10、上马前一定要检查肚带是否系紧,系紧后才能上马,肚带不系紧容易转鞍,这是最危险的。骑行中每隔一段时间也要检查一下肚带的松紧程度。

猜你喜欢:

1.赛车入门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2.骑马的注意事项详细解读

3.骑马时的骑乘要素详细讲解

4.骑马必须准备哪些装备

5.马术有哪些常用的基本专业术语

如何训练羽毛球的步法

步法是羽毛球各种技术动作的组成基础。羽毛球各种动作和技术的发挥都需要合理的步伐相配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介绍如何训练羽毛球的步法,希望大家喜欢!

 

 羽毛球步法简介

羽毛球步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术,它和手法相辅相成,取长补微短,不可分割。没有正确的步法,必然会影响各种击球技术的完成。而在比赛中如没有快速、准确的到位步法,手法就会失去其尖锐性与威胁性,所以学习和掌握熟练的、快速而准确的步法是打好羽毛球、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环节。

 

 羽毛球步法训练方法

1.单一步法训练方法。以练习步法为主,是在教练的示范下进行动作模仿。方式可能是整体动作的练习,也可能是一个整体动作的分解、分步练习,或者是几个动作的组合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单一的步法练习,可以加深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技术动作的规范。

2.整体连贯的训练方法。整体连贯的训练方法是要求基本步法练习和其它的练习相结合,突破单一步法练习的限制。例如网前步法和网前扑球、搓球结合的训练,要求练习者处于中场位置,双脚起动面对来球的方向位置,选择上网步法。

3.多样化基本步法训练法。多样化训练方法可以突破单一训练方法的局限,弥补一种训练方法的不足,增强步法的训练效果。

4.加强手腕“爆发力”的训练。力量不仅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水平的基础,也是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部分,或者说以最大加速度完成一个动作的能力。在比赛中常见到运动员看起来很有力量,但击打出的球确显得很没有力量,尤其是反手击后场球时,表现得“没劲”。究其原因除了步伐、下肢力量、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用力外,手腕的“闪动”爆发力没有很好的利用。练习手腕爆发力可采用负重法(重量不易过重),例如可手持网球拍进行反手挥拍练习;也可借助橡皮筋等物固定大臂和胸肋部位,进行反复的挥拍和体转练习等,从而更好得掌握击球爆发力,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动作的精细程度等。

5.提高下肢爆发力。羽毛球运动中下肢的灵活性、启动速度以及移动速度对击球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反手击球时更需要正确的步伐和快速移动作为保障。在训练中可采用:①强度和重复次数中等的练习,这种练习和有效的刺激运动员肌肉力量快速的增长。②大强度、超强度重复次数多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针对水平相对较高或专业的运动员,以突破自身现有爆发力。常见的提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可采用:穿沙衣进行步伐练习,包含所有技术动作的步伐练习,但要保证正确的技术动作;速度练习,包括双脚的前后移动,听到信号时快速的到位等方法来进行练习,为反手击球时提供保障。

步法练习的注意事项

在步法练习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对自己重心的控制:在击球后和跑动过程中,自己的重心始终要保持稳定,以稍微向前为佳。

2、对自己注意力的控制:击球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收回精力回头看自己的球,这样你才可以知道回动的时间,并选择起动的时机。

3、重点防守区域的选择:场地在步法好的人眼里是不大的,因为他们有重点的防守区域。简单地说就是靠边守对角,以伸拍到达边线为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70%以上的精力放在对角线的防守上。

本文Hash:68c6c6a9e1ca6b623f00f6eb44f6a096442dcaa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